修文县人武部:端午佳节到 粽香满军营
修文县人武部:端午佳节到 粽香满军营
修文县人武部:端午佳节到 粽香满军营◇“一代代‘红连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(léilìfēngxíng)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(zhōngchéng)写在哨位上。”
◇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(xùnliàn),他有种执着精神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(huòdé)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
◇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(de)灯光渐次(jiàncì)亮起,如星河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(níhóng)闪耀,哨位上的官兵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(xīnwénzhōukān)记者 孙鲁明
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(zhīduì)执勤(zhíqín)一中队士兵在港珠澳大桥哨位执勤(2024 年5 月 18 日摄)新华社发(任森摄)
站在(zài)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的哨位,向前望,是伶仃洋。七百多年前,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“零丁(língdīng)洋里叹零丁”的感叹。
再向前,是万山群岛。75年前,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下,我海军以“小艇(xiǎotǐng)打大舰”激战70余天,创造了(le)“人民(rénmín)海军首次英勇战例”。
更远处,是广阔的中国南海。在这片世世代代的“祖宗海”,中国巡航战机(zhànjī)的轰鸣声(hōngmíngshēng)宣示着神圣主权。
哨位数百米外,是创造出世界(shìjiè)桥梁史奇迹的超级(chāojí)工程——港珠澳大桥。
在这里站岗的(de)一茬茬年轻士兵,如浪花(lànghuā)一般前后相继,守在祖国的南部海滨。
为祖国站岗(zhàngǎng),他们历经考验永葆本色,始终是守卫特区一线(yīxiàn)的坚强前哨。
“00后(hòu)”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已经(yǐjīng)在一中队度过三年“与(yǔ)海风做伴”的日子。他(tā)的父辈戎装驻守边疆戈壁,用青春交出一代人的忠诚答卷。从小耳濡目染军人风采,长大后他来到广东珠海闻名遐迩的情侣南路站岗守卫,这里与澳门水陆相连,与香港隔海相望,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。
站上伶仃洋畔的哨位,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内心有些(yǒuxiē)忐忑。两面锦旗,为他指明方向。
初到中队的那年春天,几乎所有假期,这位武警工程大学毕业的年轻排长都在荣誉室度过。荣誉室最显眼处有两面锦旗,分别(fēnbié)写(xiě)着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和(hé)“红色(hóngsè)前哨连”,带他真切地走进这支红色连队的光荣历史。
中队(zhōngduì)前身连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,组建不久即因战功卓著被授予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,连队官兵(guānbīng)不惜鲜血与生命,在不到1公里(gōnglǐ)长的塔山防守阵地上,坚守6天6夜。
和平岁月里,连队进驻深圳中英街,经受住复杂环境的特殊考验(kǎoyàn),1964年被(bèi)国防部授予“红色前哨连”荣誉称号(róngyùchēnghào)。接到移防珠海的命令,老指导员赵全珍带领全体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。
组建80多年来,历经23次编制体制调整,数次移防换防,从燕赵大地到祖国(zǔguó)南海边,中队每(měi)一段征程都浓缩着红心向党的忠诚本色。中队长谢志雄(xièzhìxióng)说:“一代代(yídàidài)‘红连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在(zài)执勤区域的这一边,哨兵庄严神圣,挺拔(tǐngbá)如松;另一边,街道上车水马龙,一派繁华。日复一日,中队官兵牢牢扎根(zhāgēn)在哨位上,拒腐防变的防线从未被攻破。
第一次站上哨位,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肩膀一下子绷紧了。哨位旁的石头(shítou)上,刻着醒目的“红色前哨”四个大字。
“‘红色前哨’最能体现中队(zhōngduì)的特殊性(tèshūxìng):特殊的地理位置、特殊的使命任务。”张天瑞说。每逢新兵下连、老兵退伍(tuìwǔ)或执行重大任务后载誉而归,官兵们都要为这块石刻描红,它也被大家称为“忠诚石”。
张天瑞在大队群众性比武(bǐwǔ)中拿下单项科目冠军后,曾再次(zàicì)为“忠诚石”描红,“那一刻我明白,忠诚是一个动词。”
奋斗密码写在编号背后(bèihòu)
“现授予你(nǐ)‘红色前哨连’第1324号战斗编号,欢迎入列!”
回忆起(huíyìqǐ)调入中队被授予战斗编号的那一刻,有10年兵龄的张芳灿澎湃如昨(zuó)。
这是中队坚持60多年的传统。每逢有新人员补入,都会(huì)被授予战斗编号。这个编号,印在(yìnzài)个人床头、内务柜上,也载入中队史录里。编号背后,藏着“红连”官兵(guānbīng)的奋斗密码。
这密码,有时是不惧新挑战的勇敢(yǒnggǎn)——
曾经在甘肃嘉峪关做(zuò)过陆战场开路先锋的工程兵张芳灿,始终舍不下这身(shēn)迷彩。退伍次年,他从几百公里外的广东英德二次入伍来到珠海,一待就是(jiùshì)8年。
军事素质出色的张芳灿,被推荐参加比武竞赛。他带领小队(xiǎoduì)扎进荆棘灌木丛,成功验证某项(mǒuxiàng)战法的合理性,一举夺得武警广东总队(zǒngduì)四会教练员比武第一名。
“只能给连队争光,不能给连队抹黑。”去年,张芳灿参加(cānjiā)总队“三会一好”优秀(yōuxiù)(yōuxiù)政治教员比武。面对全新的领域,他(tā)硬是靠着一股劲,从58名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三等奖,被总队表彰为“双优秀一熟悉”先进个人。
一年两赛(liǎngsài),普通一兵就这样(zhèyàng)在中队史册上留下属于第1324号的荣光。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编号增光添彩。”张芳灿说。
这密码,有时是(shì)“自讨苦吃”的坚韧——
第1251号战士李渊来自(láizì)湘中,身形偏瘦,让人很难(nán)将他与“特三级体能水平”的形象联系起来,但(dàn)双手那石头一样硬的老茧却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。
从新兵训练起,李渊就(jiù)是(jiùshì)个“狠人”。一有空(yǒukòng)就泡在训练场上,饭前10分钟练跑步,有休息时间就加练……李渊相信勤能补拙,憋着一股劲儿,一心想在部队干出个样。他(tā)的家人也没想到,初中时连800米都跑不下来的他,入伍后捧回了支队比武一等奖奖杯。
在(zài)中队体能(tǐnéng)“龙虎榜(lónghǔbǎng)”上,李渊是多个科目的(de)魁首。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执着精神(jīngshén)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。当班长后,李渊经常发起练兵小比武,用自己的训练方式带动全班实现军体素质全优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这密码,有时是“归零重建(chóngjiàn)”的担当——
论综合体能素质(sùzhì),第1161号谢志雄是(shì)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,是毫无疑问的“六边形全能战士”。刚(gāng)担任(dānrèn)中队长时,一场演练中出现的新难题却让他倍感挫败:中队承担的任务多元、装备器材多样、配属车辆种类(zhǒnglèi)多,应急处突时如何根据实际划分小组?拉动时如何分配人员领取武器装备?在社会面处置情况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……
谢志雄成立情况处置攻坚小组,没日没夜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,模拟情况推演、学习战备(zhànbèi)规定。针对(zhēnduì)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,攻坚小组加班加点找(zhǎo)问题、订措施,一一规范。
辛苦付出换来喜人成果。在(zài)支队(zhīduì)组织的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评比竞赛中,中队从接到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,用时仅16分39秒,在支队排名(páimíng)第一。
编号(biānhào)在延续,连史在继续书写:第1284号陈振炜(chénzhènwěi)荣获“总队先进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”称号;第1285号黄泽聪教育(jiàoyù)训练两手抓,带领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;第1347号步枪手谭力久去年被武警部队评为“读书标兵”;第1394号李玉龙埋头(máitóu)苦练,入伍当年就在军事体育比赛中拿下负重组合科目第一名;第1432号陈嘉鹏在预提指挥警士(jǐngshì)集训中获评“优秀学员”……
2018年10月,历时14年设计与(yǔ)建设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。一桥连三地,天堑变通途。此后,到(dào)珠海看港珠澳大桥,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(xuǎnzé)。
在(zài)老指导员邓伟强的记忆里,一中队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,开始得(dé)更早。
珠海(zhūhǎi)经济特区刚建立时,过往拱北、湾仔两地唯一的陆地通道,是中队所辖的“国防公路”。为了不影响珠海的开发(kāifā)建设,上级决定开放国防公路。面对这一新挑战,中队迅速(xùnsù)调整勤务、延长执勤(zhíqín)时间、制订新的管理措施,保证车辆行人来往和边防执勤两不误。
2009年,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(kāigōng),紧靠拱北口岸的17000平方米营房用地被划入(huàrù)大桥建设区域。接到命令后,官兵们二话不说,无条件(wútiáojiàn)让出营房,打(dǎ)起背包集体搬进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。
“原来一个房间住10个人,搬迁后36个人一间(yījiān)房,上下铺(pù)、不通风,房间里放不下一张像样的桌子,洗手间也不够用。”老队长庄超回忆(huíyì),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年。
即便这样,大桥连接线施工时,由于(yóuyú)附近租不到地方建设施工板房,中队还主动把(bǎ)一部分营区借给建筑工人。
2017年,强台风“天鸽”席卷珠海,海水(hǎishuǐ)倒灌、道路被毁,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许多(xǔduō)工人受困。“当时,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帮助被困工人转移。大家迎着洪水、手拉着手前进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浪卷进(juǎnjìn)大海。”邓伟强说,工人全部转移后,中队官兵最后一批(yīpī)撤离。
那些(nàxiē)年,珠澳口岸人工岛(réngōngdǎo)填到(dào)哪里,哨位就推进到哪里,安全保卫工作随之延伸到哪里。中队动态调整执勤方案,将“一号哨位”由珠海市(zhūhǎishì)情侣南路中段前移至大桥施工便桥入口,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。
大桥从无到有、人工岛从荒岛变绿岛,中队许多(xǔduō)人的(de)青春守着大桥度过。但(dàn)对中队官兵来说,伶仃洋上以港珠澳大桥为前景的每一个日出,都是全新的。桥体完全合龙时,中队战士廖星炜面向(miànxiàng)海边笔直站立。他说:“那一刻,只觉得心脏怦怦跳,像打鼓一样。”
日复一日的(de)守护中,中队官兵已成为“风景中的风景”。不久前,由(yóu)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的“红色(hóngsè)前哨连”广场正式投入使用。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(jiēdào)交会处,与远处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今年五一假期,港澳居民自驾“北上”探亲访友和旅游需求旺盛,仅5月4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(zhūhǎi)公路(gōnglù)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就超2.7万辆次,突破(tūpò)口岸单日最高纪录。指挥室的电子屏上,显示着执勤各区域的实时场景,中队根据人流情况(qíngkuàng)安排巡逻管控。
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起,如星河(xīnghé)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闪耀,哨位(shàowèi)上的官兵挺立(tǐnglì)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。
(《瞭望》2025年第(dì)22期 )
◇“一代代‘红连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(léilìfēngxíng)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(zhōngchéng)写在哨位上。”
◇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(xùnliàn),他有种执着精神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(huòdé)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
◇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(de)灯光渐次(jiàncì)亮起,如星河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(níhóng)闪耀,哨位上的官兵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(xīnwénzhōukān)记者 孙鲁明
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(zhīduì)执勤(zhíqín)一中队士兵在港珠澳大桥哨位执勤(2024 年5 月 18 日摄)新华社发(任森摄)
站在(zài)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的哨位,向前望,是伶仃洋。七百多年前,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“零丁(língdīng)洋里叹零丁”的感叹。
再向前,是万山群岛。75年前,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下,我海军以“小艇(xiǎotǐng)打大舰”激战70余天,创造了(le)“人民(rénmín)海军首次英勇战例”。
更远处,是广阔的中国南海。在这片世世代代的“祖宗海”,中国巡航战机(zhànjī)的轰鸣声(hōngmíngshēng)宣示着神圣主权。
哨位数百米外,是创造出世界(shìjiè)桥梁史奇迹的超级(chāojí)工程——港珠澳大桥。
在这里站岗的(de)一茬茬年轻士兵,如浪花(lànghuā)一般前后相继,守在祖国的南部海滨。
为祖国站岗(zhàngǎng),他们历经考验永葆本色,始终是守卫特区一线(yīxiàn)的坚强前哨。
“00后(hòu)”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已经(yǐjīng)在一中队度过三年“与(yǔ)海风做伴”的日子。他(tā)的父辈戎装驻守边疆戈壁,用青春交出一代人的忠诚答卷。从小耳濡目染军人风采,长大后他来到广东珠海闻名遐迩的情侣南路站岗守卫,这里与澳门水陆相连,与香港隔海相望,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。
站上伶仃洋畔的哨位,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内心有些(yǒuxiē)忐忑。两面锦旗,为他指明方向。
初到中队的那年春天,几乎所有假期,这位武警工程大学毕业的年轻排长都在荣誉室度过。荣誉室最显眼处有两面锦旗,分别(fēnbié)写(xiě)着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和(hé)“红色(hóngsè)前哨连”,带他真切地走进这支红色连队的光荣历史。
中队(zhōngduì)前身连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,组建不久即因战功卓著被授予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,连队官兵(guānbīng)不惜鲜血与生命,在不到1公里(gōnglǐ)长的塔山防守阵地上,坚守6天6夜。
和平岁月里,连队进驻深圳中英街,经受住复杂环境的特殊考验(kǎoyàn),1964年被(bèi)国防部授予“红色前哨连”荣誉称号(róngyùchēnghào)。接到移防珠海的命令,老指导员赵全珍带领全体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。
组建80多年来,历经23次编制体制调整,数次移防换防,从燕赵大地到祖国(zǔguó)南海边,中队每(měi)一段征程都浓缩着红心向党的忠诚本色。中队长谢志雄(xièzhìxióng)说:“一代代(yídàidài)‘红连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在(zài)执勤区域的这一边,哨兵庄严神圣,挺拔(tǐngbá)如松;另一边,街道上车水马龙,一派繁华。日复一日,中队官兵牢牢扎根(zhāgēn)在哨位上,拒腐防变的防线从未被攻破。
第一次站上哨位,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肩膀一下子绷紧了。哨位旁的石头(shítou)上,刻着醒目的“红色前哨”四个大字。
“‘红色前哨’最能体现中队(zhōngduì)的特殊性(tèshūxìng):特殊的地理位置、特殊的使命任务。”张天瑞说。每逢新兵下连、老兵退伍(tuìwǔ)或执行重大任务后载誉而归,官兵们都要为这块石刻描红,它也被大家称为“忠诚石”。
张天瑞在大队群众性比武(bǐwǔ)中拿下单项科目冠军后,曾再次(zàicì)为“忠诚石”描红,“那一刻我明白,忠诚是一个动词。”
奋斗密码写在编号背后(bèihòu)
“现授予你(nǐ)‘红色前哨连’第1324号战斗编号,欢迎入列!”
回忆起(huíyìqǐ)调入中队被授予战斗编号的那一刻,有10年兵龄的张芳灿澎湃如昨(zuó)。
这是中队坚持60多年的传统。每逢有新人员补入,都会(huì)被授予战斗编号。这个编号,印在(yìnzài)个人床头、内务柜上,也载入中队史录里。编号背后,藏着“红连”官兵(guānbīng)的奋斗密码。
这密码,有时是不惧新挑战的勇敢(yǒnggǎn)——
曾经在甘肃嘉峪关做(zuò)过陆战场开路先锋的工程兵张芳灿,始终舍不下这身(shēn)迷彩。退伍次年,他从几百公里外的广东英德二次入伍来到珠海,一待就是(jiùshì)8年。
军事素质出色的张芳灿,被推荐参加比武竞赛。他带领小队(xiǎoduì)扎进荆棘灌木丛,成功验证某项(mǒuxiàng)战法的合理性,一举夺得武警广东总队(zǒngduì)四会教练员比武第一名。
“只能给连队争光,不能给连队抹黑。”去年,张芳灿参加(cānjiā)总队“三会一好”优秀(yōuxiù)(yōuxiù)政治教员比武。面对全新的领域,他(tā)硬是靠着一股劲,从58名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三等奖,被总队表彰为“双优秀一熟悉”先进个人。
一年两赛(liǎngsài),普通一兵就这样(zhèyàng)在中队史册上留下属于第1324号的荣光。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编号增光添彩。”张芳灿说。
这密码,有时是(shì)“自讨苦吃”的坚韧——
第1251号战士李渊来自(láizì)湘中,身形偏瘦,让人很难(nán)将他与“特三级体能水平”的形象联系起来,但(dàn)双手那石头一样硬的老茧却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。
从新兵训练起,李渊就(jiù)是(jiùshì)个“狠人”。一有空(yǒukòng)就泡在训练场上,饭前10分钟练跑步,有休息时间就加练……李渊相信勤能补拙,憋着一股劲儿,一心想在部队干出个样。他(tā)的家人也没想到,初中时连800米都跑不下来的他,入伍后捧回了支队比武一等奖奖杯。
在(zài)中队体能(tǐnéng)“龙虎榜(lónghǔbǎng)”上,李渊是多个科目的(de)魁首。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执着精神(jīngshén)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。当班长后,李渊经常发起练兵小比武,用自己的训练方式带动全班实现军体素质全优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这密码,有时是“归零重建(chóngjiàn)”的担当——
论综合体能素质(sùzhì),第1161号谢志雄是(shì)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,是毫无疑问的“六边形全能战士”。刚(gāng)担任(dānrèn)中队长时,一场演练中出现的新难题却让他倍感挫败:中队承担的任务多元、装备器材多样、配属车辆种类(zhǒnglèi)多,应急处突时如何根据实际划分小组?拉动时如何分配人员领取武器装备?在社会面处置情况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……
谢志雄成立情况处置攻坚小组,没日没夜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,模拟情况推演、学习战备(zhànbèi)规定。针对(zhēnduì)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,攻坚小组加班加点找(zhǎo)问题、订措施,一一规范。
辛苦付出换来喜人成果。在(zài)支队(zhīduì)组织的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评比竞赛中,中队从接到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,用时仅16分39秒,在支队排名(páimíng)第一。
编号(biānhào)在延续,连史在继续书写:第1284号陈振炜(chénzhènwěi)荣获“总队先进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”称号;第1285号黄泽聪教育(jiàoyù)训练两手抓,带领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;第1347号步枪手谭力久去年被武警部队评为“读书标兵”;第1394号李玉龙埋头(máitóu)苦练,入伍当年就在军事体育比赛中拿下负重组合科目第一名;第1432号陈嘉鹏在预提指挥警士(jǐngshì)集训中获评“优秀学员”……
2018年10月,历时14年设计与(yǔ)建设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。一桥连三地,天堑变通途。此后,到(dào)珠海看港珠澳大桥,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(xuǎnzé)。
在(zài)老指导员邓伟强的记忆里,一中队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,开始得(dé)更早。
珠海(zhūhǎi)经济特区刚建立时,过往拱北、湾仔两地唯一的陆地通道,是中队所辖的“国防公路”。为了不影响珠海的开发(kāifā)建设,上级决定开放国防公路。面对这一新挑战,中队迅速(xùnsù)调整勤务、延长执勤(zhíqín)时间、制订新的管理措施,保证车辆行人来往和边防执勤两不误。
2009年,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(kāigōng),紧靠拱北口岸的17000平方米营房用地被划入(huàrù)大桥建设区域。接到命令后,官兵们二话不说,无条件(wútiáojiàn)让出营房,打(dǎ)起背包集体搬进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。
“原来一个房间住10个人,搬迁后36个人一间(yījiān)房,上下铺(pù)、不通风,房间里放不下一张像样的桌子,洗手间也不够用。”老队长庄超回忆(huíyì),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年。
即便这样,大桥连接线施工时,由于(yóuyú)附近租不到地方建设施工板房,中队还主动把(bǎ)一部分营区借给建筑工人。
2017年,强台风“天鸽”席卷珠海,海水(hǎishuǐ)倒灌、道路被毁,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许多(xǔduō)工人受困。“当时,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帮助被困工人转移。大家迎着洪水、手拉着手前进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浪卷进(juǎnjìn)大海。”邓伟强说,工人全部转移后,中队官兵最后一批(yīpī)撤离。
那些(nàxiē)年,珠澳口岸人工岛(réngōngdǎo)填到(dào)哪里,哨位就推进到哪里,安全保卫工作随之延伸到哪里。中队动态调整执勤方案,将“一号哨位”由珠海市(zhūhǎishì)情侣南路中段前移至大桥施工便桥入口,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。
大桥从无到有、人工岛从荒岛变绿岛,中队许多(xǔduō)人的(de)青春守着大桥度过。但(dàn)对中队官兵来说,伶仃洋上以港珠澳大桥为前景的每一个日出,都是全新的。桥体完全合龙时,中队战士廖星炜面向(miànxiàng)海边笔直站立。他说:“那一刻,只觉得心脏怦怦跳,像打鼓一样。”
日复一日的(de)守护中,中队官兵已成为“风景中的风景”。不久前,由(yóu)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的“红色(hóngsè)前哨连”广场正式投入使用。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(jiēdào)交会处,与远处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今年五一假期,港澳居民自驾“北上”探亲访友和旅游需求旺盛,仅5月4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(zhūhǎi)公路(gōnglù)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就超2.7万辆次,突破(tūpò)口岸单日最高纪录。指挥室的电子屏上,显示着执勤各区域的实时场景,中队根据人流情况(qíngkuàng)安排巡逻管控。
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起,如星河(xīnghé)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闪耀,哨位(shàowèi)上的官兵挺立(tǐnglì)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。
(《瞭望》2025年第(dì)22期 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